购买模板QQ:938519908  |  二维码  |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台籍代表张雄:将灾区建筑垃圾转化为建筑材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07  浏览次数:501
核心提示: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李志晖)“在四川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两条生产线将以每小时处理160吨废墟建筑垃圾的速度,将其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记者 李志晖)“在四川地震重灾区都江堰市,两条生产线将以每小时处理160吨废墟建筑垃圾的速度,将其转化为灾区重建所需的建筑材料。”该项目负责人——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张雄教授对记者说。

    张雄3日抵达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科技部汇报生产线的建设情况。他说,该项目把地震灾区倒塌房屋和危房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制成再生砂石,再用来生产混凝土和建筑墙体,支持灾后重建。目前这一占地110亩的工程已开始试运行,将于4月接受科技部验收通过后正式生产,每年生产规模可达100万吨。

    “5·12”汶川地震后,张雄提出了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和重建节能抗震房屋建议。据估算,地震中约产生5亿吨建筑垃圾,按60%资源化计,这一工程可节约填埋土地3万亩,节约处理费约60亿元,减少开采3亿吨自然资源,同时避免建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去年6月,科技部将其正式立项,项目总经费4000多万元,由同济大学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张雄团队随即赶赴灾区开工建设。

    张雄说,灾区建筑垃圾数量大、成分杂、有污染。建成的生产线为半封闭,注重防疫、防尘和防噪,避免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另外,可根据各地灾后重建的不同需求,实现资源化产品多元化和经济附加值最大化。

    “除了捐款,我还应该发挥自己的专长援助灾区,”张雄说,“希望精心打造科技救灾精品工程,借机展示和提升中国救灾科技水平。”

    生产线通过验收后将交由当地政府指定的企业运行管理。张雄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要求有关单位和公众主动输送建筑垃圾,保证处理厂正常运转,为灾后重建服务。

打印】 【纠错】 【评论】 【主编信箱
(责任编辑: 彭立军 )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199526299有事请留言199526299有事请留言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568号